1文化模式做医养 按自然规律,就像马和驴结合生出骡子一样,医和养结合所产生出来的一定不是医和养本身,而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认识不同事物结合后的新事物,用文化的眼光和视角才能探索出新事物的本来面目和规律。
2社会医学做医养 社会医学模式与生物医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医学的对象定位。生物医学定位的是患者个体,而社会医学定位是群体,群体是患者及与患者有关联的一切人。医院若视患者为就诊对象,商业模式只是1+1,如果医院把患者的家庭视为接诊对象,商业模式则是1+多。
3眼光放在医养外 从现行的医养政策上来说,都无法谈有效的盈利模式。医疗是公益的,且是医保第三方管控的,赚不了钱。养老照护是福利的,老人舍不得花钱,儿女也得要有经济实力。养老这一块如果仅仅做高端也许能赚,但未来的老年化社会,不可能都住得起高端养老院,普通的养老院,像医疗一样,能保本也就算是不错的了。医和养单独做,可能都无力实现盈利,但医养结合起来,可能就有机会了,这个机会不在医和养,而在医养结合后的那个新生事物上。譬如现在的保健品行业都是些什么人在做,没有用过保健品的老人可能几乎没有。保健品销售现在被社会上那些披着白大褂的“假医生”骗的多了。如果医养结合机构在老年饮食营养与老年保健医疗上多费些心思,实实在在地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和健康,这个社会上保健品行业的利润也许就会转移到医养结合机构中来。
具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养结合机构类型:
1. 养老院/护理院:一些养老院或护理院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定期健康检查、基本医疗护理、药物管理等。
2. 康复中心:这些机构专注于康复治疗,为老年人提供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服务,并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
3. 社区健康中心:社区健康中心通常提供基本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同时也提供社交活动、健康教育和日间托管等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4. 长者日间照料中心:这些中心为需要日间监护或社交互动的老年人提供服务。除了提供饮食和基本卫生护理外,还可能包括体育锻炼、认知训练和娱乐活动等。
5. 专科门诊:一些医院或诊所设立专门的老年医学科或老年门诊,提供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医疗服务,如慢性病管理、老年疾病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医养结合机构类型和服务范围可能因地区和国家而异。如果你有特定地区或国家的需求,请咨询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社会福利机构或专业服务提供者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一、医养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医养结合补卫生经济短板。老年人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者,其医疗保健反而成为卫生工作的短板,这也许是视老年人为社会负担的陈旧观念所影响。因而,发展医养结合将是卫生工作中最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而补齐过去几十年中对老年人医疗保障的忽视短板。
(二)医养结合有效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我国老龄化社会是未富先老,社会经济矛盾重重,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一方面,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而另一方面,一些中小民营医院病人资源不足,医疗资源严重浪费,而实行医养结合的政策,则能让这些医疗机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帮助这些医疗机构转型升级,走出困境。提出医养结合的社会导向,是要充分发挥与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让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起来,医院附设养老院,而养老院也设置综合住院病区,医院和养老院携手合作或融合共同服务好老人。
(三)医养结合促进养老经济发展。在社会转型中,也出现了啃老一族,老年人的养老金的一部分被家庭啃老的年青人挥霍消费。如果国家能规范养老金专用于老年人养老的政策,加上老年人的医疗保险金,这“两金”将对养老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老年人也将仍然是社会经济的贡献者。
二、为医养结合出谋划策
(一)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协同联动。在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养老院、社区养老机构之间建立畅通的转介渠道,使不同机构之间资源互接、优势互补,发挥医养结合的医疗支撑作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酱力量参与社区卫生医疗中心、社区照料中心等服务平台设施的建设与运营。
(二)提高长期照护服务的有效供给。完善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科学合理界定老年人照护服务的需求,根据护理程度的不同,建立生活处理型、生活协助型和专业护理型不同梯度的服务体系,提高照护服务的针对性;把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与家庭内部照护服务的提供作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方向,要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医疗资源进入的政策壁垒,把家庭照护作为公共资金、长期护理险支持的重点。
(三)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与护理队伍培养。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重视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从事护理服务的养老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推进技能等级管理认证,完善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标准和操作零落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引导资金,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护理人员培训补贴,增强养老从业人员的稳定性;鼓励职业学校设置护理照护等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推进职业院校养老服务实训基础建设,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趋向专业化与产业化,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四)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国家要制定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的相关政策文件,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在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前提下,要重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进“履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的责任清单的实施;市场监管部门和民政等部门已制定实施《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引导养老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地要建立政府监管平台,全面汇总各地老年人基础信息和服务需求,公布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床位信息和价格水平,促进供需信息对接和共享,全面落实养老服务政策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