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征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烷、丁烷、天然气、乙烯、丙烯、乙炔(溶于介质的)、液化石油气、氟利昂、氧气、水煤气等易燃、助燃、可燃毒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汽油、煤油、柴油、苯、酒精、丙酮、乙醚、油漆、稀料(香蕉水、硝基漆稀释剂)、松香油及含易燃溶剂的制品等易燃液体;
红磷、闪光粉、固体酒精、赛璐珞等易燃固体;黄磷(白磷)、硝化纤维片、油纸及其制品等易自燃物品;
金属钾、钠、锂、碳化钙(电石)、镁铝粉等遇湿易燃物品;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铅、过醋酸、双氧水等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2公斤以上的白酒。
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有很多,如:
易燃气体:氢气、天然气、一氧化碳、丁烷、甲烷、乙烷、丙烯、乙烯、乙炔、水煤气、液化石油气、氧气、氟利昂等。
易燃液体:汽油、煤油、柴油、苯、酒精、油漆、稀料、松香油、乙醚等。
这些物品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因此在使用和储存时需要格外小心,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易燃气体根据其燃烧性能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常被分为以下几类:
1. 1类易燃气体:这类气体具有极高的燃烧性能,常被称为高度易燃气体。它们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能够发生自燃,例如氢气、乙炔等。
2. 2类易燃气体:这类气体具有较高的燃烧性能,但不及1类易燃气体那么易自燃。例如一氧化碳、乙烷等。
3. 3类易燃气体:这类气体具有一定的燃烧性能,但相对较低,不易产生明火。例如甲烷、煤气等。
易燃气体的分类标准可以根据其闪点、燃点、爆炸极限等特性来确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对于易燃气体的储存、运输和使用,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指南进行,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