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灵鼓瑟”是一个出自于屈原《楚辞·远游》的典故,通常用来形容美妙动听的音乐或歌声。
在《楚辞·远游》中,屈原写道:“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其中“湘灵”指的是湘水女神,“鼓瑟”则是弹奏瑟这种乐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湘水女神弹奏瑟,命令海神和河伯跳舞。
后来,“湘灵鼓瑟”成为了一个典故,用来形容音乐或歌声美妙动听,就像湘水女神弹奏瑟一样。这个典故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唐代诗人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原诗全文: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翻译解释: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零下5度左右。
根据我所了解,湘玉竹是一种植物,它能承受的低温程度与其生长环境和品种有关。一般来说,湘玉竹能够承受零下5℃左右的低温。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品种和生长环境的湘玉竹抗冻能力可能有所不同。在极端低温条件下,湘玉竹的抗冻能力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冻伤或死亡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湘玉竹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还需考虑其生长土壤、光照、湿度等多种因素。在寒冷地区种植湘玉竹时,建议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以降低低温对其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