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大于150千卡就算高了。高热量的食物如重奶酪蛋糕、小糕点、小蛋糕、巧克力、糖、淀粉、脂肪、油炸食品、外国食品等。所以平时不要吃一些高热量食物对人体不好。
食物的热效应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或总能量消耗的6%。减肥每天摄入的热量与个人的身高、体重、以及活动情况有关,减肥的人每日摄入热量不超过身体消耗所需的能量,每日由食物提供的热量应不少于5000千焦耳-7500千焦耳,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少的能量。
还有希望,初三考试总分100多分,当然还有救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这个问题说明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努力就来得不及。
其次,从现在开始加倍努力吃透课本,包括课后习题,每个学科每天提出20个问题,这样一个月下来就可以解决3000个问题,经过三个月的突击,相信成绩一定会大有长进。
1、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3、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