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梁的架立筋主要是用来架立箍筋,它并不进入支座,而跨中筋则主要位于梁的跨中部位,承受正弯矩,下部受拉。
其次,从作用上看,架立筋的作用是与受力主筋、箍筋共同组成梁的钢筋骨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它受力。而跨中筋则一般是受力筋,一根梁支撑在墙、柱或主梁上时,支承这根梁的墙、柱或主梁称支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一般承受负弯矩,上部受拉。梁中间承受正弯矩,下部受拉。
因此,总的来说,梁的架立筋和跨中筋在作用、位置以及受力情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1.绑扎搭接长度为大于等于三十五倍钢筋直径长。
2.单面焊接十倍钢筋直径长,双面焊接五倍钢筋直径长。
3.后浇带,采用搭接构造,是搭接区段百分之百,后浇带宽度且不小于八百毫米。
4.主梁不采用绑扎搭接链接,主梁通长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时,按平行搭接,且注意钢筋错开。
5.搭接的位置在梁的搭接底部在距支坐三分一的跨中,顶部在距支座三分之一内。
钢筋在混凝土梁中主要承受拉力,钢筋接头是钢筋受力时的薄弱环节,钢筋的接头应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处。
1、单跨梁板的下部纵向受力筋接头不宜设在跨中1/2范围内;
2、连续梁板的纵向受力筋接头,上部负弯矩筋应设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应设在支座处。但对满堂基础底板,因其弯矩图和楼板方向相反,钢筋的接头位置也应相反,即上部钢筋应在支座处,下部钢筋则在跨中。
3、钢筋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