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诗经芄兰译文
时间:2025-05-12 23:38:14
答案

《诗经》中的《芄兰》译文如下: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译文为:芄兰叶儿尖尖长,童儿把韘佩手上。虽然他把韘佩上,不能使我服他管。一副傲慢轻狂相,飘带掣得哗哗响。

芄兰支条直又长,童儿把觿佩身旁。虽然他把觿佩上,不能使我听他讲。一副傲慢轻狂相,飘带掣得哗哗响。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中讽刺的对象,是当时的某个贵族少年。这个贵族少年,虽然佩带着成人的佩饰,但在诗人眼中,他仍然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诗经第四什么意思
答案

《诗经》中的第四篇是《扬之水》。这首诗描写的是戍边战士的思归之情。诗中提到“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这里的“扬之水”指的是河水流淌,“不流束薪”则暗指水流无法承载起沉重的柴薪,象征着战士们无法承受长期戍边的重负。而“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则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希望有人能代替他们守卫边疆,让他们能够回家团聚。

此外,《诗经》第四篇的具体内容可能因版本和传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您需要更详细或更准确的解释,建议查阅相关的古代文献或咨询专业的古代文学研究者。

诗经芦苇的诗句
答案

诗经芦苇的诗句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芦苇本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水生植物,如果不是两千年前的那首《蒹葭》,相信没有多少人会去注意它,歌咏它。

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吟诵这首《蒹葭》,因为它不但音韵和谐,意境朦胧,而且回环往复,缠绵深情。

《诗疏》中有云:“苇在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

又据古代文献记载: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

蒹葭喜水,它常傍水而生,入秋则茎叶变黄,花开则洁白如雪,纷飞时宛如缥缈的梦境,又仿佛道不尽的思念情深。

推荐
© 2025 鹏飞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