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菌,这个珍稀的食用菌品种,其实它的品种数量相对较少,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品种便是“中菌金耳4号”。这一品种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成功选育的,它具备出菇整齐度高、朵形大、转色均匀等优质特性,产量高且营养价值丰富,是我国首个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金耳新品种。
除了“中菌金耳4号”,还有一些其他的金耳品种,它们虽然不如“中菌金耳4号”那么出名,但同样具有独特的生长习性和营养价值。这些品种多产于我国的滇西北及西藏东南部等地,生长环境独特,常单生或群生于特定的阔叶树朽木上。
总的来说,金耳菌品种虽然不多,但每一种都蕴藏着大自然的精华和生命的奥秘。对于爱好食用菌的人来说,金耳菌无疑是一种值得探索的美味佳品。
金耳菌包感染绿霉后,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最好的方法是将受感染的金耳菌包立即处理掉,以免绿霉继续扩散。
同时,需要对种植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绿霉再次感染。
原因:
绿霉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它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如果金耳菌包的种植环境潮湿,就容易被绿霉感染。
一旦感染,绿霉会迅速扩散,破坏金耳菌包的生长环境,导致金耳菌包无法正常生长。
1.将受感染的金耳菌包立即处理掉,以免绿霉继续扩散。
2.对种植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绿霉再次感染。
可以使用消毒剂对种植环境进行消毒,如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3.在种植金耳菌包时,要注意保持种植环境的干燥,避免潮湿环境的产生,以防止绿霉再次感染。
总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可以有效避免绿霉对金耳菌包的破坏,保证金耳菌包的正常生长。
一、种植场地
栽培金耳可利用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也可以搭建菇棚。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源,光照充足。金耳跟其它的食用菌不一样,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必须要有光照,才能成为金黄色,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中会长成白色的金耳,失去了商品价值。利用闲置房屋做菇房,要多开一些窗户,方便通风透气,引起更多光线。
二、种植季节
金耳在春秋两季都可以种植,以秋季种植为最佳。从10月上旬开始种植,至第二年3月采收结束,整个种植季半年左右。
三、栽培料配制
阔叶树木屑70%,棉籽壳20%,玉米粉5%,麦麸3%,石膏粉1%,蔗糖1%。把棉籽壳提前1天浸泡,泡足水后捞起沥干后加入其它原料拌匀,含水量60%(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酸碱度为5.8至6.2。
四、装袋灭菌
选用12×5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料1公斤左右,装料要松紧适度,每袋打5至6个直径2厘米、深5厘米的接种孔,孔口用胶布贴封。采用常压灭菌,锅内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2小时以上,当菌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接种。
五、接种培养
接种时揭开袋孔口的胶布,先在孔底放入一块菌种,再放入一块1厘米大小的子实体耳块,最后封上胶布,搬入培养室进行发菌。
六、管理
1、发菌期:要遮光,避免阳光直射,温度控制在20至2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通风换气,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一般经过23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
2、出耳期:接种后30天左右菌丝长满,要及时撕掉接种口的胶布,将菌袋平放在出菇架上,并盖上报纸,往报纸上喷水,保湿遮光。加大昼夜温差在10度以上,往墙上和地上喷水,空气相对湿度85%。当幼耳长到2厘米时,要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并打开窗户,引进光照,但不能强光直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一个月左右转色为金黄色就可以采收了。
3、病虫害防治
金耳的主要病害是在种植时容易受到绿色木菌青霉、曲霉等杂菌的污染。如果不及时处理,会使整个菇房都受污染,防治方法是定期用来苏尔、多菌灵喷洒消毒,或者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虫害主要是防白蚊和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