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址选择
东北林蛙对养殖环境要求非常高,尤其对水质、土质、空气质量、周围植被覆盖、声光噪音强度等有严格要求。水质要清洁,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土质要没有任何污染,而且要易于排水。空气要清新,附近没有工厂污染的气体排放。没有过强的噪音,周围植被覆盖要好,要有大量昆虫的滋生。圈舍要选于春秋没有强风,夏季不低洼易涝之地。具备以上条件才能作为东北林蛙的养殖场地。
在建造养殖场前,应对水源周密考察。优良的水源条件应是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无污染和无有毒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应适合林蛙的生理需求。
2、控制密度
合理放养是对养殖环境的一种优化。人工养殖林蛙,大蛙、小蛙放养密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2龄林蛙在30~40只/平方米,1龄林蛙在100~150只/平方米。依据本地的气候、自然环境、已养殖时间、场地条件、饵料状况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养殖密度,切勿过密。
3、环境控制
林蛙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30℃。林蛙为变温动物,温度过高过低对其生长发育都不利。在15℃以下林蛙活动减少、食量减少,生长发育缓慢。温度过高,易导致死亡。要在养殖过程中结合大棚加温、遮阴、加湿、通风和设置地面隐蔽物等来实现温度的控制,如在春秋时期用大棚来增温,在夏季用遮阴网、隐蔽物和加湿器来降温。
林蛙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林蛙体内含有大量的蛙油,这是林蛙的主要营养成分,林蛙油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所以一般母林蛙价格也高一些,但母林蛙主要用于繁殖的,所以一般只捕捉公林蛙食用。
东北柞子是一种树木,其树干高达数米,并且长满了长长的尖刺。由于生长缓慢,柞子树的木质非常坚硬,尤其是干枯后的柞子树,更是坚硬无比,一般的刀斧都难以砍伐。
虽然柞子树的树干上长满了细长的尖刺,但是去皮后,这些尖刺会消失,且其木材呈现出淡红褐色的特点。这种木材不仅坚硬,而且颜色美观,无需上色或髹漆,打磨上蜡后就能展现出其清雅的风格。在过去,这种木材常被用于制作美人榻、炕桌、太师椅等家具。
综上所述,东北柞子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而且其木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如需更多关于东北柞子的信息,建议查阅植物学相关书籍或咨询植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