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日—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雨水节气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代表着春季雨水将要降临。在中国农历历法中,雨水节气一般出现在2月18日左右。雨水季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因为它为农作物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水分,有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雨水节气的寓意是希望种植业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更好地满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也代表着大自然的新陈代谢和物候的周期性变化。
象征着阴阳交替,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代表着春天的开始,是一年四季和谐进展的重要节点。
雨水节气的物候是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一候獭祭鱼,指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并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一般;二候鸿雁来,指的是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三候草木萌动,指的是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