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只有一个。
因为传国玉玺是中国古代的宝物之一,历经数千年,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遗产。
根据文献记载,传国玉玺最初由商朝时期的商汤所制,后经尧、舜、禹等历代帝王相传,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权力的重要物品。
在明清时期,传国玉玺成为皇家的宝物,每一任皇帝即位时,都要拜祭并接受传国玉玺的传承。
1.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2.断琴之交:俞伯牙和钟子期;
3.刎颈之交:廉颇和蔺相如;
4.舍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
5.桃鱼水之交:刘备和诸葛亮;
6.生死之交:刘备、关羽和张飞;
7.割袍之交:管宁和华歆;
8.竹林之交:山涛、嵇康、吕安和阮籍;
9.胶膝之交:陈重和雷义;
10.鸡黍之交:元伯和巨卿。
秀才又称生员,是科举考试中读书人所取得的第一个功名,考取秀才之前的读书人无论年龄大小,统统称为:童生,四五十岁没有考中秀才的童生属于正常现象。
按照古代科举制度,每个府院试两年考三次,每次录取25人左右,平均每年37人。每个县5人。清代全国秀才十年合计三万余人,大致相当于说清代十年间全国秀才的人数保持在在三万余人。乾隆元年,丙辰思恩科广东乡试就有一万一千多人。但是这其中可能有部分是武学生员(即武秀长,简称武生)。因此当年参加广东乡试的文秀才多人难以说出准确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