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三七是指人死后祭奠的一期,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三七也称为“散七”,在这一天,孝子会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同时,烧七之俗南北朝时就已流行,自古以来,烧七成为丧葬礼仪中的一俗,丧家逢七举行道场功德,为亡者修福,俗信可以超度亡魂,使之免入地狱。其活动颇多,而且有简易与隆重之分。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
在人死后祭奠的一期中,“三七”即第三个“烧七”,也就是人死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也有“三七”由女儿或者儿媳办理烧纸钱、烧香的说法。
通常一分利息对应月利率1%,转换成常用的年利率就是12%。比如,五厘利息对应月利率就是0.5%,等价转换成年利率就是12*0.5%=6%。反过来,年利率2.4%转换成月利率就是2.4%/12=0.2%,相当可于0.2分利息。
1、俗话说来是“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2、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