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所置的恒州地域是不一样的。
①北魏太和十七年 (493) 改司州置恒州,治所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八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西北部内长城以北,河北蔚县、阳原县,内蒙古凉城、丰镇、兴和等县及察哈尔右翼前旗等地。孝昌中为六镇起义军所克。东魏天平二年 (535) 寄治肆州秀容郡城 (今忻州市西北)。北齐天保七年 (556)复还故地,移治今大同市。北周大象二年 (580) 又废。
②东魏天平二年 (535) 置,寄治肆州秀容郡城(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北齐废。
③西魏大统元年 (535) 置,治所在归德县 (今甘肃环县北一百里归德堡),一说在陕西吴旗县西北。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北部地。北周废。
④北周天和二年 (567) 侨置,治所在周南郡盩厔县 (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五里)。建德三年 (574)废。
⑤北周宣政元年 (578) 分定州置,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隋大业初改为恒山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恒州,移治石邑县 (今石家庄市西南镇头),四年又移治真定县 (今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石家庄、藁城二市及正定、灵寿、行唐、井陉、获鹿、平山、阜平等县地。元和十五年 (820) 避穆宗名讳,改名镇州。五代唐改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 (942) 复名恒州,后汉又改名镇州。
⑥金贞祐四年 (1216) 置,治所在盩厔县 (今陕西周至县)。元初废。
古代性教育的书籍有:《素女经》、《房中术与春宫画》、《如意君传》、《浪史》、《豹房秘史》、《灯草和尚》等。
1、《素女经》
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性学著作,代表中国古代性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创作于战国至两汉期间,后来流传到了魏晋六朝民间修改而成,这是一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性学著作;在唐代以前,我国曾经流传过多部房中术性学名著,比如《素女经》、《玉房指要》等等。
2、《如意君传》
是明代徐昌龄创作的中篇小说,是现存的明朝第一部艳情小说。卷首有甲戌“华阳散人”序,刊刻于明代中期。
小说以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主角。写其晚年欲寻一青年为情夫,薛敖曹被荐入宫,二人相见恨晚,互生情愫,后武则天年迈虑及情人将来,忍痛送敖曹出宫,小说以敖曹远遁成仙终。该小说文字通俗,笔法细腻,虽杂以文言词汇,却与话本近似。《如意君传》的故事直接成了后世小说的源泉。
3、《浪史》
《浪史》又名《浪史奇观》《巧姻缘》《梅梦缘》,是明代长篇色情小说,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成书于明万历中后期。
该小说描述了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这是一部用自然主义手法描写淫秽生活的小说,文字粗疏。它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空虚的精神境界和无聊的放荡行止。格调低下。
惜缘,即珍惜缘分,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以下是一首表达惜缘思想的古诗: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分析原因: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缘分的珍惜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邀请友人下马饮酒,询问友人去向。友人表示因为生活不如意,打算归隐南山。诗人表示,离别以后就不要再询问友人的音讯,正如那无尽的白云,象征友谊的永恒。
内容延伸:
古代文人非常重视缘分,认为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分所致。因此,在古诗词中,惜缘是一个经常被表达的主题。除了王维的《送别》,其他诗人如李白、杜甫、王勃等也有许多惜缘的诗作。这些诗作提醒人们珍惜缘分,珍重友情,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人生际遇的感悟。